0%

traceroute和ping

​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常常会用到ping和traceroute,正好在面试中遇到了这个问题,特来整理一下,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协议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总结。

Ping

​ Ping 是 ICMP 的一个重要应用,主要用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。Ping 的原理是通过向目的主机发送 ICMP Echo 请求报文,目的主机收到之后会发送 Echo 回答报文Ping 会根据时间和成功响应的次数估算出数据包往返时间以及丢包率。

ping完成的工作流程

构造ICMP数据包—>构造IP数据包—>构造以太网数据帧——物理传输到目标主机——>获取以太网数据帧—>解析出IP数据包—>解析出ICMP数据包—>发送回送应答报文

Traceroute

​ Traceroute 是 ICMP 的另一个应用,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。有2种实现方案:基于UDP实现和基于ICMP实现。

基于UDP的实现

​ 在基于UDP的实现中,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是通过UDP协议来传输的,使用了一个大于30000的端口号,服务器在收到这个数据包的时候会返回一个端口不可达的ICMP错误信息,客户端通过判断收到的错误信息是TTL超时还是端口不可达来判断数据包是否到达目标主机。

  1. 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一连串的 IP 数据报(UDP报文)。第一个数据报 P1 的生存时间 TTL 设置为 1,当 P1 到达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 R1 时,R1 收下它并把 TTL 减 1,此时 TTL 等于 0,R1 就把 P1 丢弃,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 ICMP 时间超过差错报告报文;
  2. 源主机接着发送第二个数据报 P2,并把 TTL 设置为 2。P2 先到达 R1,R1 收下后把 TTL 减 1 再转发给 R2,R2 收下后也把 TTL 减 1,由于此时 TTL 等于 0,R2 就丢弃 P2,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 ICMP 时间超过差错报文。
  3. 不断执行这样的步骤,直到最后一个数据报刚刚到达目的主机,主机不转发数据报,也不把 TTL 值减 1。但是因为数据报封装的是无法交付的 UDP,因此目的主机要向源主机发送 ICMP 终点不可达差错报告报文。
  4. 之后源主机知道了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由器 IP 地址以及到达每个路由器的往返时间。

如何获得路过的各个路由信息?

从1开始,每个TTL+1,到每个路由时TTL到0就会回复超时,这样客户端就可以得到每个路过的路由

基于ICMP的实现

​ 直接发送一个ICMP回显请求(echo request)数据包,服务器在收到回显请求的时候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ICMP回显应答(echo reply)数据包。流程与上面相似,只是最后判断结束上为目标主机(而不是中间经过的主机或路由器)返回一个ICMP回显应答,则结束。